绿色供应链背景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供应链的发展,多次提出要推进供应链创新,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2017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中对于我国供应链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要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应链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为根本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意见》指出,大力倡导绿色制造,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在汽车、电器电子、通信、大型成套装备及机械等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强化供应链的绿色监管,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鼓励采购绿色产品和服务,积极扶植绿色产业,推动形成绿色制造供应链体系。
环保部《关于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各相关环保部门应把好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引导各工业园区按照产业定位,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逐步实现项目、企业和产业的清洁化、循环化、生态化改造,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对于电子电器、汽车、钢铁、制革、纺织等产业链条完备、集群发展特色突出的园区,积极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刺激下游绿色采购,倒逼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采购商采取节能环保措施,对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制造过程、物流、回收以及最终处置等环节进行绿色改造,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供应链广义上指的是要求供应商其产品与环境相关的管理,亦即将环保原则纳入供应商管理机制中,其目的是让本身的产品更具有环保概念,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在做法上,有些企业提出以环境为诉求的采购方案、绩效原则或评估过程,让所有或大部分的供应商遵循。而另一些企业则研订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种类并列出清单,要求供应商使用的原料、包装或污染排放中不得含有清单所列物资。如知名的运动鞋制造商耐吉公司为配合环保诉求,于1998年淘汰对聚氯乙烯做为其产品的主要材料,并要求供应商,原因是聚氯乙烯焚化处理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戴奥辛。
绿色供应链的发展
以循环经济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供应链,1996年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upply Chain,ECSC)或环境供应链(Environmentally Supply Chain,ESC),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相比,绿色供应链管理注重以下方面:
1. 目标的转变。传统供应链追求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供应链企业的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绿色供应链不仅追求供应链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还努力实现供应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节约资源能源投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整个社会利用资源的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均衡。
2. 供应链管理范围的转变。与传统供应链管理不同,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环境绩效因素被纳入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管理的各个环节,其必须将低碳、绿色、环保思维融入所有的物流和供应链环节之中,形成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消费、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支持的完整绿色的供应链体系。
3. 物质流程的转变。传统供应链始于供应商而止于用户,物质流动是单向、不可逆的,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管理,而绿色供应链必须实现该流程的转变,做到“从摇篮到摇篮”,在绿色供应链中,物质流动是循环、可逆的工业生态管理。
4. 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传统供应链的环境管理主要靠政府部门的监管,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利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作用,激发企业的主动担当意识,形成市场约束机制,补充完善环境监管体系。
国内相关政策支持
近几年,绿色供应链的理念已逐步融入国家相关政策中。
a) 2006年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b) 2014年12月商务部、环护部、工信部联合发布《企业绿色采购指南》。对推进落实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促进绿色消费,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供应链的进一步工作起到了引领作用。
c)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其中第五项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其中就包括,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五年规划,其中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中就提到“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
d) 环保部2016年1月工作会议上,陈吉宁部长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完成好“十三五”环保的总体目标要做好的六大方面的工作中包括推进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
e) 2015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境保护部还研究制定了《环保“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鼓励行业领跑者实施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注重产品环境友好设计,采用高效的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污染排放较低,达到国际先进清洁生产水平。
f) 2016年4月,环保部关于《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创新环境保护政策,坚持逆向约束和正向激励并重,增强市场主体环境保护内生动力,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这包括,选择生产和使用量大、减排潜力大、标准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先进、环境友好替代技术成熟的产品,组织实施产品环保领跑者制度。以及推进以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为重点的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研究制定政策支持措施和标准规范,促进生态产品和绿色产品生产,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
g) 工信部在2016年4月印发的《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信部节〔2016〕113号)中明确指出该指南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推进绿色制造体系试点,即,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发布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 设指南、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和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方案。
h) 工信部在2016年7月18日印发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主要任务六中明确指出:建立绿色供应链。以汽车、电子电器、通信、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绿色供应链标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支撑,带动上游零部件或元器件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处理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践行环境保护责任,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建立绿色原料及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
i) 2017年5月环保部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理念,“推动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发展绿色贸易”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其中包括,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示范,制定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政策工具,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全产业链角度推动绿色发展。开展供应链各环节绿色标准认证,推动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积极推进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建设,支持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在国际贸易中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建立绿色供应链合作示范基地。加强沿线国家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的交流和宣传,鼓励发布政府间绿色供应链合作倡议。鼓励行业协会、国际商会等组织开展宣传和推广。